随着天气的回暖,春天到来,2021-2022雪季正式封板结束。
因疫情的原因,滑雪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,因此每一滑都是弥足珍贵。
●烧钱的运动
滑雪是一项对客观条件要求很高的运动,比如温度、湿度。南方多为室内滑雪场,成本高雪场少,滑雪贵实属正常,但在北方滑雪也并不便宜,就雪票本身成本而言,费用已经高出其他运动很多了。 滑雪毫无悬念的成为了很烧钱的运动之一,正所谓单反毁三代、单板穷一生。
首先是外围成本,因场地要求交高,雪场均选择在距离市区较远的地方、或就在山中,城市公共体系难以通达,往返以自驾为主,甚至需要乘坐动车、飞机。大型、专业户外雪场距离大城市均较远,当天往返显然不现实、也玩不了什么,基本都需要住宿,而其中的高速过路费、大件行李的托运等费用也不容小觑,这些统统化为滑雪的外围成本。也就是说,脚还没有踏入雪场,消费已经不低了。
其次是雪场内成本,雪票基本上分季卡、月卡和临时卡的限时段(3小时)与不限时段,分时段早场、夜场等,大型雪场还根据不同的滑行区域、索道缆车划分出不同的雪票价格。 除雪票以外,租用滑雪板、雪服、护具,还有换衣服的储物柜(隐形消费)、餐食(参照旅游景区价格)都会变成支出。为了省钱,可以先把衣服、鞋子在家中或者车上换好,自带板(滑雪装板是自己的,而不租用雪场的)具有很大的优势。押金基本上都是原路退回,需提前准备。
最后是个人成本,滑雪是一个非常容易上瘾的运动,滑了几次后,或多或少会入坑买些装备,小到手套、袜子、飘带,大到固定器、滑雪板、滑雪服,还有摄影录像器材……这将是一条破财的不归路(入坑请慎重,若非真爱、浅尝辄止)。在众多滑雪装备中,建议先买雪鞋,干净卫生、便于携带 ,提升滑雪质感。头盔必不可少、毕竟安全第一 ,当然还有手套、护具、雪服、雪镜……多滑不同雪场、尝试不同雪板后,再选择购买自己喜欢、需要、能驾驭的雪板。
●安全滑行
安全第一、快乐滑行,滑雪的尽头是骨科,滑雪本身就是极限运动,危险性不言而喻。在雪场的售票处可以选择购买保险,若不购买保险有的雪场要求填写免责协议。在雪道上,应当量力而行,新手一定要在初级道滑行,也可以聘请教练。滑行的过程中,不要停留在雪道中间、不要“推火车”、禁止放直板冲坡,不做“鱼雷”、戴好头盔、收紧雪仗(双板)、文明滑行。
在规范佩戴护具的前提下,脚踝、手腕成为了最容易受伤的部位,随身携带跌打损伤的喷雾或者药水,在受伤后及时喷涂药物,将伤害降到最低。否则第二天早上都不确定能不能正常下床走路。
●本雪季感悟
滑行久了才注意到的一个小细节,那便是提前把脚指甲剪了,脚指甲长了穿雪鞋会很不舒服,尤其是在单板滑行的前刃滑行中。 很显然前刃要比后刃难练很多,很多流畅后刃推落叶飘坡的初学者,前刃推坡都是非常困难。请注意,单板的滑行与日常生活中的人体结构有很大差异,腰髋尽量不折叠、保持核心,上下由膝盖完成,前后任由脚踝、重心主导。
护具一定要戴、戴全套,尤其是初学者。头盔、雪镜、内置护臀、护膝或者“小乌龟”。
雪镜并不是一个摆设,确有它真实的作用,滑行中一定要戴上,一是保护视力,在雪上时间长了没有雪镜保护眼睛看到会泛蓝光,甚至模糊不清;二是近视可以在雪镜内安装蝴蝶镜(近视滑雪者的福音),比戴隐形眼镜要好的多;最后雪镜也是一种保护,即保护面部、眼睛安全,又保护个人面部肖像权,更显帅气、飒爽。
耳机必不可少,滑雪怎么能少得了音乐呢。自拍杆也别忘了,多拍些素材一是可以发朋友圈,滑行过程中全称录像,在乘坐魔毯或者缆车的时候反复观看,力争在滑下雪道后有所提高。
一定要提前,给排队办理票务留足时间,至少1小时,对于新手或者第一次去的雪场需要更多的手续办理时间。 疫情防控也别忘记了,戴口罩、一米线。
●与滑雪结缘
都说滑雪是“白色鸦片”,非常上瘾。踩上雪板、滑行上雪道,犹如武侠小说中御剑飞行的少侠、犹如天空中翱翔的雄鹰,将烦恼甩在身后,在雪上的那一刻,唯有开心与享受。
每个人喜欢滑雪都有着各自的不同原因,或许是因为滑雪带来帅气潇洒、或者是因为滑雪带来的刺激惊险,或者是为了拍视频、走流量。
除了以上原因,还有一个很真实、很简单的理由——怕冷。因为身体体质不好,冬天总是感冒,所以一到冬天恨不得不出门的蜗居室内,对冬季没有一丝好感。而当踩上雪板、压紧固定器的那一刻,寒冷在也不是敌人而成为了伙伴,直面冰冷、直面自己。